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迭代、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时代背景下,大学生作为拥抱新技术的核心群体,其AI使用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学习成长与未来发展,更折射出青年一代对新兴技术的认知态度与应用趋势,具有重要的社会观察价值。在此背景下,中国青年报社、中青校媒联合Soul创始人张璐团队共同发起大学生AI使用行为专项调研,旨在为引导大学生科学、理性、安全使用AI技术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。
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综合分析,Soul App发布了《2025年大学生AI使用行为与心态洞察报告》,此次调研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,00后占比97%、05后占比65%,覆盖理工农医、文史哲、经管法、教育艺术等多元学科,力求真实呈现新一代“AI 原住民”与AI的互动轨迹。调查结果显示,99.2%受访大学生已“接入”AI,65.9%遇问题“下意识先找 AI”,AI工具以 3.34 分的渠道偏好评分(满分5分),超越传统搜索引擎(2.60分)与社交媒体(2.81分),成为信息获取首选;47.1%受访大学生坦言 “离不开 AI”,近八成受访者将其视作 “可闲聊的朋友”。
信息获取方式大迁徙,AI成受访大学生“第一反应”求助对象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普及,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行为正发生变革。
报告指出,AI工具已成为受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,65.9%受访者在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求助AI而非其他渠道。其中,受访大四毕业生对AI依赖程度最高,每天多次使用比例达21.2%,远高于大一新生的8.0%;学科背景影响显著,70.9%的受访理工农医类学生“了解”或“非常了解”AI,而教育艺术类学生“不了解”比例较高。
AI已不仅是工具,更成为许多学生离不开的“外脑”。47.1%的受访学生坦言“离不开AI”,且大四学生依赖度最高。AI正以“条件反射”式调用融入日常认知,成为“新型认知器官”。性别方面,受访男生自认了解AI的比例略高于受访女生,但“不了解”选项中比例也更高,反映出男性群体在使用频率和认知程度上或更两极分化。
AI应用场景多元渗透,从学习助手到情感伙伴
AI在受访大学生中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,覆盖学习、生活、社交与情感等多个维度。
在学习方面,资料查询、文本润色、翻译、PPT制作等成为主流应用领域,且不同学科学生呈现出显著差异:25.9%的受访理工农医专业学生用AI辅助代码撰写,52.7%的受访文史哲专业学生借助AI润色文本,47.5%的受访经管法专业学生偏好AI制作PPT和报表,43.1%的受访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将 AI 用于图像生成。
在生活场景中,AI同样无处不在:48.3%的受访者通过AI查询生活常识,40.3%受访者用于制定旅游计划,37.2%受访者借助AI获取运动、艺术等兴趣领域的入门指南,还有36.3%受访者使用AI进行修图或视频处理。
社交场景中,62.7%受访者借AI处理社交问题,大一新生多用来破解社交适应难题,大四学生更关注职场沟通与情感表达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曾将AI当闲聊对象,26.0%情绪低落时向AI寻求安慰,这一比例与“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网友反馈”持平,可见AI正在从功能工具逐渐转变为情感支持的补充渠道,反映出年轻一代在数字环境中寻求理解和陪伴的新趋势。
值得关注的是,基于平台最新升级的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,Soul App「虚拟伴侣」创造超拟人型“AI虚拟人”体系,拥有个性化人设,能够自主进行发帖、分享生活等行为,并且可以实现文字、语音、图片等方式实时互动,为用户带来真实、高效的AI情感陪伴,实现情绪价值和信息价值的“流动”,在上线后,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。
机遇与焦虑并存:受访大学生在AI浪潮中寻找“人机平衡”
尽管AI带来诸多便利,大学生的“AI 焦虑”同样不容忽视。43.5%的受访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,三大核心担忧尤为突出:62.3%担心“过度依赖AI导致思维懒惰,丧失独立思考能力”,53.7%害怕“对AI产生情感依托,忽视身边人”,46.3%忧虑“影响现实社交能力,不愿与真人交流”。
面对焦虑,大学生并非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探索应对策略:62.3%计划学习AI知识以更好利用AI,59.7%选择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不可替代性,且认为创造能力、批判性思维等五大能力最需培养。不同专业学生实践各有侧重,如文史哲学生练深度思考、艺术教育学生强创意灵感,正如调研所总结:“人机共生不是‘人机对抗’,而是发展‘元能力’——那些能让我们更好驾驭AI,而非与AI竞争的特质。”
Soul创始人张璐团队的本次调研,以多元且具代表性的样本,清晰呈现了新一代“AI原住民”与AI的深度互动轨迹——从信息获取首选到多场景渗透,从功能工具到情感补充,同时也暴露了“AI焦虑”与主动应对的并存状态。这些真实数据不仅勾勒出大学生群体的AI使用图景,也为引导其科学、理性运用AI提供了切实依据,契合调研发起的核心初衷。
免责声明:本文系广告推广,内容由广告方提供,本平台仅做邀约发布,不承担任何责任,如有违规、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